设为首页加入收藏2025年1月25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 关于统一“瓘文堂”堂号的决定
  • 关于召开第三届中华锹溪王氏联谊大会的通知
1 2
《汝帖》在汝州

《汝帖》在汝州


李志军


已故书画家刘万林先生说:“汝州人都有几分《汝帖》情结。”

北宋大观三年(1109),汝州知州王寀精选夏、商、周三代至唐末五代九十七位名家书法,刻十二石,置于州衙坐啸堂壁。自此,《汝帖》与汝瓷、汝石并称汝州“三宝”。

靖康之后,汝州为宋金两家必争之地,《汝帖》饱受战火摧残。金代之后,《汝帖》改置望嵩楼壁。望嵩楼为天下名楼,唐代李益曾有诗云“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明代汝州知州方应选说:“汝无它藏,独石帖为历代名人手笔。”万历《汝州志》云:“州旧有望嵩楼,制极宏敞,亭榭碁置,四壁如屃,诸帖含焉。四方游毂至,辄为摹勒。”《汝帖》不独为汝州人的《汝帖》,而是天下读书人的《汝帖》。

乾隆十八年(1753),任河南学政的孙灏赋诗云“望嵩楼高高入云,旧藏汝帖天下闻。松煤拓纸岁万本,官司厌苦征求纷。楼瓦飘零碑坠地,过眼烟云等闲弃。谁从灰烬拾遗珍,石烂犹存古文字。”

乾隆《河南通志》云:“《汝帖》碑,在州治内,凡十二刻,寇乱残破。顺治七年,巡道范承祖修整并诗跋十四刻,移置道属宾馆。”范承祖是大清开国元勋、努尔哈赤的第一谋臣范文程的侄子。顺治七年(1650),他来到汝州,中兴风穴寺,修整三苏坟,搜寻补刻《汝帖》为汝州文脉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康熙六年进士、汝州人任枫曾建议续《汝帖》,未果。他为五代时期的高僧风穴延沼禅师书写《沼祖塔铭》,以法帖的款式书碑,将碑上、下五等分,竖书横排,拓后装帧成册页,正好是一部字帖。又在间距处写“新汝帖"三个字。

道光六年(1826),州牧董大醇见《汝帖》剥落日久,殆无遗迹,择略可辨识者四石,从寅宾馆复移署西室壁,名之曰“存古轩”。

道光十八年(1838),白明义任知汝州,公余搜古,见壁所有者又漫漶不复识,惟范君附刻诗跋、目录,字少完整。购古洛故家藏本,依旧十二刻,为范君修辑前原拓,鈎摹勒石,两载告成,就存古轩左构室藏之。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馆长张久益等人多方收集,寻找散落在民间的《汝帖》。文革期间,张久益将收集到的碑刻砌在墙内,外敷灰浆,予以保护。1983年,留存下来的十八块《汝帖》刻石,连同补刻的二石,一同移入汝州文庙的博物馆,予以保护。

2013年,汝州市委、市政府委托李志军博士邀请著名学者、书画家编纂《续汝帖》。历时三年,精研慎究,秉承《汝帖》“笔史”传统,自宋迄清,迢递有序,分两宋、金元、明、清四个时段,辑录193位书家209件作品,共24刻。2015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和河南省文联联合举办的“中国首届刻帖论坛”在汝州召开。与会学者称,《汝帖》是“帖之祖”,《续汝帖》是新时代的“帖之祖”。

《汝帖》自夏商周开始编辑,《续汝帖》收尾于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从《汝帖》到《续汝帖》,不仅是一部完整的书法史,也是以忠烈、高洁、优雅的艺术为主脉的华夏文明精神史。

2020年10月30日,《汝帖》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2021年,宋室文化公司筹资一亿二千万,建设汝帖艺术馆。经过三年筹备,于2024年911日(即农历8月上丁日,915年前,王寀刻成《汝帖》的纪念日),对外开放。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公益性质的专业法帖博物馆,汝帖艺术馆继承“笔史”精神,以《汝帖》为核心,以法帖为主线,收藏了从中国的第一部皇家法帖《淳化阁帖》到最后一部皇家刻帖《三希堂法帖》到历代著名丛帖,以及自甲骨文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书体的名碑名帖。

第一展区“法帖之祖”,展示有明拓《淳化阁帖》及清拓肃府本《淳化阁帖》、西安本《淳化阁帖》、孟州本《淳化阁帖》以及明拓《大观帖》、明拓《泉帖》、清拓《绛帖》等法帖。

第二展区“宋室鸿宝”,展示有宋拓《汝帖》残卷、明拓三卷本《汝帖》及多卷清拓白明义版《汝帖》等。

第三展区“使君坐啸”,展示明拓翰墨堂藏本《汝帖》、清拓曾纪泽藏本《汝帖》、清拓日本回流本《汝帖》等。

第四展区“帖脉相继”,展示《新汝帖》《续汝帖》。

第五展区“丛帖集珍”,展示有宋拓《鼎帖》、明拓《星凤楼帖》、清拓《快雪堂帖》《拟山园帖》《三希堂法帖》等历代丛帖。

第六展区“法帖博览”,展示有甲骨文、钟鼎文、战国陶文及《峄山碑》《熹平石经》《杨震碑》《龙门二十品》《多宝塔碑》《东方朔画像赞》《集王圣教序》《梦英十八体篆书》等清拓善本名碑。

在汝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宋室文化公司正在筹建汝帖文化游园。目前游园的选址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设计之中。拟在游园中雕塑王寀像、展示复刻《汝帖》,让《汝帖》精神浸润到汝州人民的生活中,让书法艺术的种子撒播在孩子心里。




保存 | 打印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