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修家谱,架起中美王氏亲情桥
——记金坛金沙王氏王志远
王志远 1944年生于金坛直溪王甲村,远祖系北宋著名军事家王韶公。他一生坎坷曲折,九岁时,父亲病逝,由母亲一人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1961年考取南京中医学院。1962年王志远母亲病重卧床不起,仅读了两年高校,不忍心看母亲一人在家无人照顾,就毅然弃学回乡,一边务农,一边服侍母亲。回家后,王志远当过村里的团支书,当过建筑工人,也到北京帮工程队造过十多年的预决算。他常年在外奔波忙碌,只是糊口而己,并无多少积蓄。他一生勤奋,办事公道,清心寡欲,受人敬重。
2013年,70岁的王志远年老体衰才回到家乡,但由于一直没有在固定的单位长期工作,所以没有缴纳社保,他和老伴的生活费也是儿子补贴的,生活并不宽裕。
2013年夏末,族兄王学良急匆匆登门造访,请他接手续修家谱。王学良介绍了村上修谱情况,说他和王景同、王景友三人,已经花了三年时间,宣传发动和寻找老谱,收效甚微,现在王景同、王景友二人带着遗憾病逝,他自己也气喘不息,常常依靠氧气,预感生命不长。“我村能接手修谱的,非你莫属!”王学良最后这么说。王志远经过一夜的考虑,觉得修谱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为了王氏家族的大事,牺牲个人利益是值得的,也是光荣的!
修谱是项复杂而浩大的工程,既要有老谱,又要每户登记编新谱。王志远年轻时看到过老谱,可在“破四旧”运动中被焚烧,此时要找一套老谱,真比登天还难。可他不畏艰难,到处打听线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锁芳教授告诉他,丹阳麒麟有套48卷老谱,但几年下来都没拿到手。王志远说:“我们再去试试。”。他与丹阳麒麟宗亲协商约定,答应帮助他们续修家谱,并免费印刷,才解决了老谱扫描的问题。
找到了老谱,王志远信心就足了,他一个人每天挨家挨户去登记。王甲王氏1200余人,300多户,但大多数人在外打工,登门三五次都难以见面,最多的竟跑二十多次。有的已经迁徙,需要跑很远的地方。为此,他用旧了两辆电动车,也不知打了多少电话。修谱的过程中,他品尝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为了赶时间,他风雨无阻,日夜兼程。有次他受了风寒,患上重感冒,进医院花费3000多元,好在有政府的农民医疗保险,为他报销了2000多元。而更多的是那一幕幕鼓舞他、感动他的情景。他走进宗亲王川连家,老人翻箱倒柜,找到1000元钱,送到他的手里:“修谱需要钱,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王志远心头一热,忍不住眼眶湿了。他知道,王川连没有经济收入,平时生活俭朴,一生舍不得买件好衣服,老人却毫不犹豫地捐献修谱!最令人感动的是吕兆英老太,一直省吃俭用,邻居几乎看不到她买荤菜吃,听说要修谱,也颤巍巍地解开皱巴巴的布囊,捐献了1000元钱。看着宗亲们对修谱工作的如此重视与支持,王志远的心灵深处,又一次受到了洗礼。自己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修好家谱,这是金坛王氏最优良的家风啊!这也是王志远积极修谱、乐于奉献的力量源泉。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王甲王氏宗谱小样初成。那天,王志远去医院探望族兄王学良。病情沉重的王学良仰卧在床,用微弱的声音问:“宗谱修好了吗?我还能看到吗?”“能!”王志远随即打开手提包,将宗谱小样小心翼翼地捧到病床上,一页页翻绐王学良看。王学良吃力地微笑了一下,说:“好,你辛苦了,我这样走,也没牵挂了。”转而又告诉子女:“记住,我走后,要请志远叔来送我。”王志远紧紧握住王学良的手:“学良兄,你要坚持,我要等你去颁谱!”说着,忍不住老泪簌簌坠落到病床上。
2014年农历8月,金坛王氏的第一部宗谱在大礼堂颁发,村上的气氛比过春节还欢乐。但是,修谱的发起人王学良却没能参加,他正在医院病床上吊着氧气。王志远心中也怀念着逝去的二位先贤。他想,没有前人的开路,也不会有今天的热闹场面。“宗谱已顺利竣工,你们可以安心地长眠九泉了。”他在心里默默地祈祷。
2017年7月的一天,家居王甲的王志远,突然接到金坛区政协邀请,要求他带一些王氏宗谱资料,去城里参加一个座谈会,接待一位从美国来金坛故乡寻根问祖的王姓嘉宾。这位嘉宾就是王嘉廉先生的弟弟、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荣誉退休院长、国际法学院协会主席王巽廉教授,他介绍基本情况后,王志远打开烂熟于心的宗谱,找出了卷中记载王巽廉父亲和兄弟的那一页家谱。王巽廉教授从宗谱上看到自己和祖上的相关资料,十分高兴地说:“终于找到了根!”当天,王志远把两套王甲王氏宗谱交给王巽廉教授,回美后,王巽廉教授把其中一套捐赠美国王氏宗亲联谊会,一套供在自己家中。
王巽廉教授寻根成功,引起其二兄王嘉廉先生的关注。王嘉廉祖籍在金坛王甲,1944年生于上海,8岁时跟随家人前往美国。1976年,他创办了国际联合电脑公司。2002年退休,倾力于社会慈善及体育事业,先后创办或支持“微笑列车”、美国“全国失踪和受虐儿童中心”、“亚美文化中心”、“世界儿童救助基金”、“王嘉廉社区医疗中心”、“长岛平原中文学校”等项目,其中相当一部分与中国有关。
王嘉廉先生侨居美国,情系桑梓,2000年以父亲王健的名义出资1000万美元,捐建苏州大学法学楼,设立奖教基金,如今苏州大学的王健法学院即是以他父亲的姓名命名。
王嘉廉先生委托人联系王志远,表示也要收藏二套宗谱。2018年5月,王志远通过其在上海办事处周主任,又向王嘉廉先生邮赠两套王甲王氏宗谱。王嘉廉先生接到宗谱,非常感激。是年7月,王嘉廉先生派遣在北京工作的两位助手,专程到金坛王甲村看望王志远,表达真挚的谢意,并问:“你个人有什么要求?”王志远微笑着回答:“我个人什么要求都没有,我生活得很好,只有一个多年的心愿,想建造一座王氏宗祠,让祖宗灵魂有栖歇之处,让王氏后人有血脉相聚之所。”两位助手问:“需要多少投资?”王志远稍加思索后回答:“600万元。”王嘉廉先生在电话中回复:“六百万,没问题。”王志远又邀请王嘉廉先生于农历八月中旬来故乡团圆兼祭祖,王嘉廉先生在电话中也爽快地答应了!
王嘉廉先生是世界著名的企业家(曾是美籍华人首富)、慈善家。当他得知王志远牺牲个人利益,甘守清贫,乐于奉献,有意对他经济补偿。可王志远既有乡村农民的厚朴情怀,又有族间宗长的高风亮节,心里只装着王氏公共事业,并不计较个人得失,这让王嘉廉先生十分敬佩。
王嘉廉先生将回故乡团聚、王氏宗祠即将建造的喜讯,振奋了整个王甲村,特别是年龄稍长的王氏宗亲,都殷切期盼着这个美好时光。此时此刻,作为族谱主编王志远,回想起修谱的前前后后,更是心潮澎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8年10月24日,王志远得到了王嘉廉先生去世的噩耗。王志远发去唁电:“惊悉嘉廉宗亲因病逝世,苍天与我同泣!先生七月托京友来故乡与我约定,于秋凉之时回故乡祭祖。俺特书‘故土泥香’、‘故土秋花放,迎吾宗亲还’,欲与宗亲回故乡畅叙血脉亲情。孰料心愿未遂,君已仙逝,今特唁电以悼。愿君乘鹤西游,魂归故里永安。”落款是:金坛区陶林王甲宗亲王志远,2018年10月24日。
让王志远感到欣慰的是,王嘉廉先生的弟弟、国际法学院协会主席王巽廉教授,在繁忙的工作中还牵挂着故乡。2019年3月,王巽廉教授致电王志远:“我4月15日上午十时来直溪。”一个月转眼即逝,王志远带着四位宗亲前往直溪镇。王巽廉教授也带着三四位亲属如期而至。血浓于水,故土芬芳,王巽廉教授感受到故乡的淳朴与温馨。出于对祖籍地的一种眷恋与热爱,王巽廉教授说:“我二哥虽然不在了,宗祠还是需要建造的,有困难大家来克服。”王巽廉当即表示,只要宗祠开工,他会给予资助。村上两位企业家宗亲也表示,宗祠开工他们各捐50万元。
建造宗祠是件大事,与修谱不同,需要一个坚定有力的领导班子,解决方方面面的困难,这对于王志远来说,显然有点力不从心。但是他想,只要有了资金,可以先建老年活动室,再建文化公园,融合祠堂传统文化。既能传承优良家风,教育后人,又能向海外侨胞提供寻根问祖的平台,搭建血脉亲情的桥梁,让远道而来的宗亲有个缅怀祖先、畅叙亲情的场所。
王志远的心愿,也是王嘉廉先生的遗愿,更是所有王氏宗亲的愿望,我们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撰稿:王晓国 洪明)
二0一九年十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