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 关于召开第二届中华锹溪王氏联谊大会的通知
1
锹溪王氏不属于三槐王氏
            周灵王太子晋,字子乔,生于公元前565年,殁于公元前549年。因治水,直谏父王,被贬为庶人。其子宗敬仕周为司徒,人号王家,因以为氏。故称太子晋为王姓一世祖。从晋公到离公历二十世。离生子二,长元,次威,为避秦乱,迁山东琅琊。元留山东,元之玄孙吉徙临沂,称琅琊王氏,尊元为琅琊王氏始祖。次子威,仕汉扬州刺史,离开琅琊,居太原晋阳,系姓开宗,至九世孙霸,居太原洪桐县,称太原王氏,尊威为太原王氏世祖。

    吾锹溪王氏乃琅琊王氏一大支派。偞之公(晋世四十四世)由山东临沂胶南县迁入金陵任职,又由金陵再迁洪州,官拜洪州刺史,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因寻访祖迹,择地隐居德安昆仑山,是为上宅。距锹溪四五里许。偞之子瓘文,才华出众,文武双全,深受武则天器重,于垂拱元年(685年)赠凌烟阁学士,赐金紫光禄大夫,官拜工部尚书。后,承义志,迁锹溪。瓘文公多子多孙,瓜瓞绵绵,簪缨簇簇,至唐宣宗十二年(858年),君字辈二十人,析为九分。时人称瓘文公为“江右夷吾”,尊瓘文公为锹溪王一世祖。

   “三槐堂”得之于王祜在汴梁自家庭院中手植三棵槐树而得名。祜生于梁贞明五年巳卯(919年)十二月初一日丑时。显德三年(956年)二月入判三司户部勾院,五年(958年)三月拜汴京留守,定居于汴王城之东。七年正月宋太祖即帝位,乾德元年(963年)拜监察御史殿中寺御史,三年知制诰,五年(967年)四月召拜中书舍人,六年加集贤院修撰转户部员外郎,知潞州,不久代替符彦卿镇大名府。此前,有传说大名府镇守符彦卿图谋不轨,宋太祖委派他专门查处此事,并许诺事成回朝后升他为宰相。王祜考察此人回朝,竟以自家百口担保符无罪,并奏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引以为戒。”惹得宋太祖雷霆大怒,立即黜他为护军司马,华州安置,从此见疏于宋太祖。宋太宗即位,改知开封府(976年)。从此,王祜深思正直之人难容于世,再无晋升机会。为了表达他对朝廷的忠诚,炎夏之时,在其庭院中亲手栽种三棵槐树,并对天祷告:“吾王祜若有负朝廷,三棵槐树栽不活,如能栽活,吾之后裔必有为三公者。”果然,其次子旦官至北宋时期宰相,进位太保,居三公之首。为纪念王祜手植三槐之德,后人称这支王氏为三槐王氏,堂号“三槐堂”。加之宋大文豪苏轼为之作《三槐堂铭》,致使“三槐堂”闻名华夏,远播四海。

    达良先生1993年编著的《中华姓氏通书.王姓》第17页的太子晋世系源流表中,记载三槐王氏隶属于太原王氏。且目前全国大多数三槐王氏会员认为应该归属于太原王氏。又,当今三槐王氏最大的两个支族的族谱,即《三沙王氏族谱》与《上梅王氏通谱》两谱中的记述均归属太原王氏。

    由此观之,三槐王氏应属太原王氏,锹溪王氏属于琅琊王氏,且锹溪王氏一世祖瓘文公早于三槐王氏王祜三百余年,所以锹溪王氏不应属于三槐王氏是理所当然确定无疑的。

    “三槐堂”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她象征着忠义、诚信、正直、仁德、大智、大勇、清正、廉明。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海内外中华王氏儿女均应学习、继承、发扬,但作为我们锹溪王氏的堂号似有不妥,我们锹溪王的堂号是瓘文堂。

    

              以上浅见,如有讹错,恳请贤达俊彦予以纠正,不胜感谢。

                        《王氏宗谱》瑞昌市编纂委员会

                             二〇一六年桂月谷旦

保存 | 打印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