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在线 » 正文
  • 关于召开第二届中华锹溪王氏联谊大会的通知
1
北宋著名军事家王韶后裔齐聚德安共商墓园重修
     北宋著名军事家王韶家族墓群多年来遭人盗掘,墓园山体被采矿场无序开采,现状惨不忍睹!石人像、石兽损毁严重,如今,王韶后裔齐聚德安,共商墓群重修事宜!


     王韶墓群位于德安县聂桥镇芦溪村望夫凤凰嘴,望夫山为德安县名山,该山为宋神宗御赐给王韶的坟山,此山安葬有王韶及其父母、夫人、儿子之墓,从远处望过去,二座两米多高的石人像十分醒目,隐约可以看到长袍服饰的古人模样石像。

王韶后裔在祖先王韶墓前合影


     走到跟前,二只石兽和二座石人像浮现眼前。这两座石人像高度超过了2米,两者分居两侧,相距三到四米,均为身着长袍、头戴冠冕、手持笏牌的文武官模样。仔细辨认,石人像的冠冕、手部、长袍以及面部表情等细节雕刻栩栩如生、十分精细。而另外二只石兽,则可能因为年代久远,其头部特征已完全无法辨认,只能判断石兽呈俯卧状,与两座石人像立于同一侧。而在两侧石人像间。其实其中一座石人像早在五六前年,被采矿场放炮飞石打断头颅,所断头颅不见踪影,该座无头石人像由通山县王韶后裔聘请石匠精雕而成粘上去的。

     以前这里还有一对石虎和石牛。早在上个世纪,墓前面有一对石虎被人盗走准备走私,被厦门警方截获后,目前被作为文物仍保存在当地的博物馆内。而2010年的一次盗墓行径,则更是令众人为古墓的安全捏了一把汗。“盗洞打了已经有3米多深,都能看到里面的火砖了。”


     近二十年,王韶墓群山体被旁边的采石场无序开采,山体破坏严重,现状惨不忍睹!
     墓群屡次遭到损毁,令王韶后人十分痛心。经过通山县茅田王氏宗亲会的发起,由德安县锹溪王氏联谊总会组织,5月21日报道,22日-23日为期两天的专题研讨会议,来自全国4省、18县(市)的王韶后人齐聚德安,在德安县德安宾馆召开了王韶文化暨墓群保护研讨会,会上,来自各地王韶后裔激情高涨,纷纷表示全力支持重修王韶墓群,通过大会表决成立了王韶墓群重修小组班子及财务管理制度,在会上各地宗亲代表签署了重修墓群专用资金到位责任状,第一批资金于7月1日前到位,第二批资金于10月1日前全部到位。墓群重修工程将于6月份启动,依照文物部门的要求科学合理规划设计,以文物的角度去修复,将王韶墓园打造成王韶文化产业园,修建王韶纪念馆,使其成为德安县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下一步将王韶墓群申报省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王韶墓园打造成爱国教育示范基地。

锹溪王氏总会会长王先进致欢迎词

 

锹溪王氏总会副会长王定钊介绍王韶历史文化

锹溪王氏总会理事王贤荣作锹溪王氏简介

 

锹溪王氏总会副会长王需民作致词

锹溪王氏总会副会长、通山县王氏宗亲会会长王定乾作动员报告

锹溪王氏总会理事王功标作王韶墓群重修预算报告

重庆云阳县宗亲代表王贤良发表讲话

与会宗亲合影


江苏常州金坛区宗亲与德安锹溪王氏总会宗亲合影留念

重庆云阳县宗亲与德安锹溪王氏总会宗亲合影留念


     王韶(1030-1081),字子纯(“纯”一作淳、醇),号敷阳子,卒谥襄敏。江州德安(今江西九江德安县)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曾巩同榜进士。王韶于宋神宗熙宁年间经略熙河,主导熙河之役,拓边二千余里,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枢密副使。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熙河之役是“强兵”的重要体现,是整个变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王韶成为王安石变法运动的主要支持者和具体实施者,是“强兵”战略实践的中坚、骨干。王韶主导的熙河之役的胜利,“是北宋王朝在结束了十国割据局面之后,八十年来所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军事胜利”。 清人蔡上翔在《王荆公年谱考略》中评价说:“王子醇天下奇才也。……韶以书生知兵,诚为不出之才,而谋必胜,攻必克,宋世文臣筹边,功未有过焉者也!” 西北大学教授陈峰在《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透析》一书中评价说:王韶“是本朝历史上最善用兵、也最具胆魄的军事统帅,其作为在一定程度上已足以与古代名将相媲美。”王韶去世时,苏辙代筠州(江西高安)知州毛维瞻前来祭奠,祭文云:“公学敦诗书,性喜韬略。奋迹儒者,收功戎行。千里开疆,列鼎而食。丰功伟烈,震耀当年。”“手探虎穴,足践荒梗。遂开洮岷,归执兵柄。功名赫奕,富贵俄顷。”对王韶的丰功伟绩仰慕不已!
     王韶祖孙五代,忠烈报国。王韶以文出仕、以武报国,凭真才实学,领千军万马,开疆拓土,身经百战,主导熙河之役。其兄弟王振、王夏鼎力相助,并肩作战,同样功不可没。次子王厚,“承父义训,好学不倦,豁达有度,才思如流”,“心怀报国、志切平戎”,故当国家民族有危难之时,同样以文易武,领军出征,定湟、鄯、青唐,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徽宗朝大功臣,其去世,徽宗“抚膺叹息曰:‘何可少此节度使!’”六子王端与兄王厚一起立功西北,“徽宗时为显谟阁待制”。幼子王寀“少豪迈,有父风”、“善议论,工词翰”,号称一代才子(今傅璇琮主编《宋才子传笺证》词人卷收录),在徽宗朝历任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其孙王彦博,在靖康之变、国难当头之时,率兵勤王而有功;王彦融以武报国,绍兴间“南定湖湘,北守淮楚”,同样立下赫赫战功。曾孙王阮也是文武全才,其知濠州(今安徽凤阳),“请复曹玮方田,修种世衡射法,日讲守备,与边民亲访北境事宜。终阮在濠,金不敢南侵”。玄孙王遂,如王韶再世,举进士第,以文入仕,绍定初平定邵武晏头陀之乱,展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后历任监察御史、知州、尚书,洪咨夔《殿中侍御史王遂辞免除户部侍郎恩命不允诏》称赞云:“气壮而材茂,识高而论伟。”成为理宗朝重臣,官至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通奉大夫。王韶祖孙五代,勋臣辈出,开疆拓土,精忠报国,王家军报国功绩实在杨家将、岳家军之上,故有史家赞叹曰:“文武全才,忠烈一家!”
     王韶家族又是家教渊源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的家族。家族成员多热爱文学,并以文学著称。王韶亦能诗文,著有《敷阳子》七卷、《王韶奏议》六卷、《熙河阵法》一卷(或作三卷),可惜已佚。今《全宋诗》录其诗四首,又可补遗一首,存诗共五首;《全宋文》辑录王韶文二十二篇,另可辑佚五篇,共存文二十七篇。次子王厚,亦能文,《茅田王氏宗谱》存《宁远军节度使庄敏公小传》云:“公闲居手不释卷,每草诏,拂纸成文,运笔不停,成则一览,不复改窜。” 《京口耆旧传》卷六《王厚传》载:“有奏议三十卷。”不传。今曾枣庄编《全宋文》辑其文十二篇,又可补遗三篇,共存文十五篇。幼子王寀热爱文学,据《宋史·艺文志》,王寀著有《南陔集》一卷,又据赵希弁《郡斋读书后志》卷二,王寀著有《岷山百境诗》二卷,两集均佚,今《全宋词》收其词十二首,《全宋诗》录其诗十六首。《全宋文》录其文一篇。曾孙王阮有《义丰集》传世,宋淳祐三年王旦刻本藏于北京图书馆,今《全宋诗》录其诗二百零五首,清陈元龙编《历代赋汇》收其《馆娃宫赋》一篇。玄孙王遂以文学著称于时,“(刘)宰尝称遂为文雅健,无世俗浮靡之气,足以名世。” 王鏊《姑苏志》卷四十《王遂传》载:“所著《诸经讲义》、《奏议》、《实斋文稿》藏于家。” 诸著不传。今《全宋诗》辑其诗一卷,存诗九十首,周应合《景定建康志》、钱穀《吴都文粹续集》等存其文多篇,《全宋文》辑其文为三卷,计四十二篇。其他如王彦融、王万全、王遇、王迈等均有文章传世。可见,王韶家族又是以文学著称的世家望族。
     自1030年王韶出生,到1248年其玄孙王遂去世,家族繁盛二百多年,共有十位中进士,他们分别是:王韶、王廓、王寀、王彦举、王阮、王遇、王逢、王遂、王选、王近。中举人者无数。





保存 | 打印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