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在线 » 正文
  • 关于召开第二届中华锹溪王氏联谊大会的通知
1
寻根祭祖记
 

寻根祭祖记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七日,《王氏宗谱》瑞昌市编纂委员会全体人员,在会长王益波的带领下,为进一步考证王氏世系渊源,乘车北上,寻根祭祖。

是日,细雨濛濛,寒风阵阵。一路上,大家怀着虔诚、敬仰之情,长车直驱河南省新郑市轩辕黄帝故里。经过近十二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到达新郑市已是万家灯火了。但大家不惧寒冷、饥饿与疲劳,直奔黄帝故里。进入故里,石碑上篆刻着的“黄帝故里”四个大字赫然在目。从南至北依次为广场区、故里区、拜祖区三大板块。广场区正面两座巨型塔楼巍然矗立,气势恢宏,颇为壮观;接着是两重石砌门楼,造型各异,别具一格,古朴典雅;通道两側写着百家姓黄色猎猎大旗对映成行,让人耳目一新。它见证着黄帝后世兴旺发达,繁衍隆昌;昭示着华夏子孙同根同祖同源,血脉源远流长;同时,也象征着广袤神州生机盎然,溢彩流光!由于天色已晚,黄帝故里的工作人员早已下班,我们无法进入拜祖区祭拜。但值班员十分热情,在他的指点下,我们见到了故里管理处领导,说明了来意。管理处领导盛情地接待我们,并指派一名工作人员陪同。经过轩辕拱桥,穿越黄帝纪念馆,路经千年古枣树,来到拜祖广场,只见广场四周水杉国槐簇簇,银杏松柏森森,轩辕桥下姬水潺潺;盘龙二石坊甬道南北呼应;日晷、汉阙、香鼎、四柱石坊、楹联长廊、九龙玉石浮雕、中华文明圣火台等景观交相辉映;巨尊黄帝塑像矗立于广场,顶天立地,栩栩如生,让人肃然起敬!轩辕黄帝与炎帝、蚩尤同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居五帝之首。黄帝(英文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公元前2667—前2599)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遂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北),故称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称黄帝。他首先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启文明,初定甲子,创造文字,律吕恆音,建造舟车,踪迹六书,历算天象;设官司职,修德振兵,铸鼎开疆;播种百谷,蚕桑美裳……丰功伟绩,不胜枚举,千古流芳。我们一行肃立在黄帝雕像面前,上香、跪拜,表达对华夏始祖的无限崇敬,同时,也祈祷保佑瑞昌王姓族人芝芳桂茂,事业兴旺,世代辉煌。

十八日,我们驱车赶往山西王家大院。王家大院坐落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十二公里处,一个名叫静升镇的古镇上。它拥有“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荆城”等称号。还赢得了“王家归来不看院”的口碑。相传元朝皇庆年间,一位名叫王实的人定居静升,在事耕同时,兼做豆腐,因技高一筹,且为人敦厚,生意渐兴,家业因此而发达昌盛。清朝康熙、乾隆、嘉庆年间,王氏家族除了大兴土木,营造室第、祠堂,开设店肆、作坊外,还在当地办义学、立义仓,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善举不竭。此时王家入宦者仅二品至五品官员就有12人之多,授、封、赠在内的各类官员大夫多达40余人,成为远近闻名,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清道光年间,王氏家族逐渐衰败,卢沟桥事变后,举家南迁,流落他乡……走进王家大院,呈现在眼前的是:这里建筑规模宏大 ,开放面积共45000平方米,拥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非凡;这里砖雕、木雕、石雕工艺精细,内涵丰厚,装饰典雅,兼融南北情调,美观大方,可谓匠心独运,让人惊叹不已;这里依山就势,随形生变,“五巷”“五堡”“五祠堂”布局合理,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各异,琳琅满目,彰显深厚文化底蕴与极高文化品位;这里中华王氏博物馆、王氏宗祠与整个建筑群融为一体,从中清晰可见华夏王氏宗族发展脉络,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到王姓始祖太子晋,从太子晋到琅琊王始祖王元、太原王始祖王威,从王元到锹溪王落业祖瓘文公、王威到王家大院始祖王实,乃血脉相通,薪火相传!大院王氏宗祠内,摆放着太子晋巨尊雕像,看上去英俊潇洒,气宇轩昂。据记载:太子晋亦称王子乔(公元前565年—公元前549年),乃王姓立族开姓始祖,东周、战国时期被赐封为晋王。他聪慧过人,忠厚朴实,刚正不阿,令人钦敬。因与周灵王在治洪策略上发生分歧被废黜为庶人,后抑忧成疾,英年早逝。在太子晋雕像前,我们一行列队肃立,以无限敬仰的心情鞠躬叩首……。

翻开王氏史册,拂去昔日风尘。王氏先祖功德无量,恩泽后世,继往开来的动人画卷,一幕幕,一桩桩,惊天动地,可歌可泣,令后世王姓族人为之感叹和振奋!短短几日寻根祭祖活动划上了句号。此行不仅仅是进一步厘清了王氏世系渊源,更重要的是先祖的睿智与才能、情操与气概、厚德与恩典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返回的路上,我们仿佛觉得祭拜的钟声不绝于耳,在辽阔大地上久久回荡……

《王氏宗谱》瑞昌市编纂委员会 

 执笔:王定华

20151126

保存 | 打印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