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在线 » 正文
  • 关于召开第二届中华锹溪王氏联谊大会的通知
1
三千里寻亲路,九百年宗亲情——2015年国庆节锹溪总会江苏寻亲记
 

三千里寻亲路,九百年宗亲情

——2015年国庆节锹溪总会江苏寻亲记

一、宋室南渡后,王韶诸孙定居并重振于金坛西塔山

在中国历史上,靖康之难是国家民族的奇耻大辱,他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北宋灭亡,赵宋王朝南渡,建立南宋。间接结果则是多方面的,很多名家望族迅速衰落,新的功臣贵族不断崛起,在国破家亡之际,妻离子散、亲友漂泊,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人口大迁徙。

 

在宋神宗朝崛起的九江德安王韶家族,同样遭受重创,其子孙走在南迁的行列中。其王彦博,率兵勤王有功,南渡后以右朝请郎添差通判临安府、知衢州;王彦融、王彦举等从兄弟七人则护驾南行,后定居于金坛西塔山唐安门,子孙家焉,家族重新振起。彦举绍兴十二年(1142)登进士第,曾任水军统制;彦融历知郴州、楚州,加直敷文阁,除淮南运判兼随军运判,累赠金紫光禄大夫。重振家族的代表人物则是彦融孙王遂1182—1248),字去非,一字颖叔,号实斋。宁宗嘉泰二年(1202)进士。南宋理宗朝名臣、文学家、诗人,与真德秀、魏了翁、刘宰、丘崈、杨辅、黄度、李道传、洪咨夔、包恢等政坛、文坛名流交游唱和。官至工部尚书,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卒谥正肃。王遂与刘宰、张纲成为宋代金坛县最著名的三大乡贤。王韶家族自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王韶登进士第至淳祐八年(1248)王遂下世,近二百年兴盛不衰,得益于王韶的崛起和王遂的重振,可谓前呼后应,关合连接,是一部完整的家族史。这是一个对国家无限热爱、对大宋朝廷无限忠诚,祖孙五代奋斗不息、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英雄家族!

 

二、在南宋,两地宗亲互相帮助,往来十分密切

从南宋初年开始,王韶诸孙安家江苏金坛西塔山,繁衍生息,重振家声。在南宋一朝,王家在西塔山的子孙与九江德安宗族联系非常密切,如,王遂有诗《送三八弟归九江》:

其一

堂堂襄敏公,扬旌上熙河。竹帛有时尽,勋业谁能磨。

珍重紫阳翁,一言定群讹。世德远如此,吾曹当若何。

其二

义丰一世师,才识鲜其比。斯文张朱氏,称许异诸子。

不肯趋权门,南走雁山死。嗣子尚勉旃,兴大庶有以。

其三

弟从寻阳来,四阅槐庭夏。谨重子所优,淑艾吾犹寡。

拜官京洛裹,归思康庐下。学力要日新,圣言当具写。

其四

江公与二敏,同葬敷山阴。下有虎豹藏,上有猩鼯吟。

颇闻梁柱姿,时受斤斧侵。展转不成寐,令人若为心。

其五

燕公最繁盛,子孙十三支。默数半凋零,坐愈成伤悲。

学不足赢粮,贫或无置锥。先君尚有言,孙谋敢忘贻。

其六

北风马犹感,首丘狐所思。双林去杳霭,荆溪对涟漪。

春秋同社人,半是新相知。勋贤拊遗址,终当遂营兹。

其七

濂溪周堂长,正学有源派。司直既高明,东湖更孤介。

从游欠勇往,思之令人洒。子归日亲炙,一一记言话。

其八

陆侯与邹令,善政时所尊。为我谢契阔,寄言托诸昆。

送子华阳道,迤逦白下门。怀言欲赠别,临别又忘言。

 

    可见他们同族兄弟往来非常密切,因为他们是没有出五服的一家人。组诗共八首,下面粗略解读其一、二、四、五、六等五首。

襄敏是王韶的谥号。苏辙《谥法》云:“辟土有德曰襄”,“应事有功曰敏”,故其一赞扬高祖王韶熙河之役开疆拓土的功德伟业。王阮是王韶的曾孙,王厚的孙子,其晚年以德安义丰山自号义丰,有《义丰文集》传世。王阮是朱门、张门弟子,他不屈权贵,时享有盛名,事迹见《宋史》卷三九五本传,故其二赞赏族叔王阮高深的学问和独具魅力的人格个性,诗中充满敬佩景仰之情。王韶父王世规以王韶开熙河功,于熙宁七年赠太子太师、江国公,母陈氏封江国夫人,王韶谥曰襄敏,子王厚谥曰庄敏,合称二敏,这就是“江公与二敏”,他们葬在德安敷阳山(望夫山)凤凰岭下,王韶家族墓园至今尚存。故其四表达的是对祖墓受到侵扰而“展转不成寐”的忧心。其五感叹家族在南渡后的凋零败落,这其实是很多名家望族的共同遭遇。王韶有十四子,第七子颛“出继伯氏后”,故家谱、史传记载子十三人,王寀即为十三郎,《二刻拍案惊奇》卷五有《襄敏公元宵失子  十三郎五岁朝天》一篇,讲的就是王寀聪敏绝顶、机智勇敢的故事。王韶于政和四年追赠燕国公。故王遂诗云:“燕公最繁盛,子孙十三支。”德安故家名三万敷里坂(今三湾村),后改名勋贤社。《茅田王氏宗谱》之《三万家谱录》载:德安以吾襄敏公有洮湟之功,得以里为社,故三万原属敷阳里,后改名勋贤社。”故其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诗云“首丘狐所思”,希望回到勋贤社的三万敷里坂故乡旧址来看看。

王遂还有一首诗《寄九江宗族》,诗云:“手劚三茅印月痕,却思庐麓接云根。便将百战开勋业,何似丹心遗子孙。行尽义丰思古迹,旧曾敷浅出高原。因思百事俱闲外,惟有人间道最尊。”德安在庐山南麓脚下,古称敷浅原,义丰山是德安义乡的标志,诗中表达了对“百战开勋业”的高祖王韶无限敬佩,对故乡德安的思念和热爱。

西塔山宗族对九江宗族还给予很多的帮助,如王阮去世后,其子王旦就是王遂母亲蔡氏帮助抚养,直到考取进士当官才离开金坛西塔山的。刘宰《漫塘集》卷三十四《故吉州王使君夫人蔡氏行状》:九江之族,近时显且贤者曰抚州使君,其同寓金坛者曰敷原府君。抚州子失所怙,茕然无依,夫人因遂校文南康,俾携以来,教育连年,中吏部选乃去。”按,王阮于庆元五年(1199)移知抚州,故称其抚州使君,敷原府君是谁不详。王阮子王旦淳祐间以承直郎任惠州博罗县令,在淳祐癸卯(1243)首次刊刻王阮的《义丰集》。这则记载,一者说明蔡氏夫人笃于情义,讲大处,重宗族亲情;二者说明尽管定居金坛第三代了,两地宗亲往来依然密切,一家人不分彼此。今天读来还挺感人的。

三、元末寇乱中,王氏子孙从西塔山分迁江淮吴越大地

自王彦融、王彦举、王彦佑、王彦存、王彦佳、王彦修等昆季七人护驾南迁定居金坛西塔山唐安门,八传至处字辈,已是元末,其子孙繁衍为六十二支,在寇乱中分迁吴越大地。金坛岳阳村民国戊辰年(1928)重修《王氏宗谱》卷首《遡原志》载:“值元纲不振,山寇纵横,唐安室庐尽遭焚燹,千字行六十二人守祖居者止十存一二,余皆星散于四方,此又塔山分宗之由也。”该谱所收王鸣鸿《修大成谱原序》亦载:“彦融公昆季七人从宋高宗南渡,遂卜居于西塔山。历三传而生正肃公遂,从祀圣庙。后值宋末元初,山多草寇,千字行辈出徙者十之七。”按,此言“宋末元初”当误,到千字辈是八传,其时当为元末,若在宋末则约为四至五代。

 

丹阳司徒镇东王村民国丁巳年(1917)由王起松续修《王氏宗谱》,亦详细记载了其始迁祖处弘公元末寇乱迁徙的情况。清嘉庆辛未年(1811)戴梦奎《王氏重修族谱序》载:“炎弼公昆季五人护驾南迁,遂隶籍于润州之南金沙塔山焉,塔山其祖居也。后遭元变而避地星流。千四二处弘公遂卜筑于云阳之西,号为荻塘东王村。”按,王彦融,字炎弼。道光庚寅年(1830)张鉴《王氏重修族谱序》亦载:“荻塘东王村王氏,祖居金沙之塔山。至千字行四十二处弘公,始去塔山而卜筑于此,子孙繁衍,瓜瓞绵绵。”王履泰《重修族谱序》亦云:“处弘公元末避乱,筑室于兹,塔山之旧业自此传荻塘之新绪。”

 

其他处候公元末明初迁陶林王甲村,千十七处仁公迁丹阳麒麟李巷,千四十一处隆公迁南京江宁区新兴村等等。至今,千字行六十二支还没有完全找到,更没有团聚。这就是战争等历史灾难给家族造成的历史伤痕,六百多年了都没能愈合!

如今,王韶子孙散布于江苏、浙江、安徽,又远迁湖北罗田、重庆万州、达州等地,以江苏、江西、湖北最为集中。

 

四、九百年后,为睦族联宗再次踏上江苏寻亲之路


由于距离遥远和时间久远,散布于江淮吴越的王氏族人,在元、明、清三朝与江西德安锹溪宗族失去联系,更没能统修宗谱。201210月,锹溪总会会长王贤勇带领王金山等宗亲,第一次踏上江苏寻亲联宗之旅,受到了江苏宗亲的热情接待,建立了联系渠道,达成了某些共识。

20151026日,以王贤勇会长为队长,以王义炳、王定钊、王可喜为成员的锹溪总会寻亲代表团,再次踏上奔赴江苏寻亲联宗之旅。锹溪商会会长王先进、王义荣等非常支持,还特意买了一个大皮箱,将家谱装好,以便携带。又为我们一行设宴饯行。

这次江苏之行,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在睦族联宗的基础上,以史实为依据,理清两地宗亲的世系源流,求同存异,以期将来一家人再次统修宗谱。

所依据的史实包括家史与国史(含地方志)两类文献。家史类文献有清同治六年(1867)由翰林院编修王凤池等所纂修的《王氏大成谱》(以下简称同治谱)、民国辛巳年(1941)重修的《茅田王氏宗谱》、锹溪2008年重修统谱等;国史类文献有宋人所编《京口耆旧传》卷七有关王彦融、王万全、王万枢、王遂等家族成员的传记,宋王洋《东牟集》卷十四《右朝奉郎王公墓志》,今人孙自诚1987年主修《德安县志》等有关家族成员传记及收录的宋神宗褒奖王韶的诰敕等。

    10月2一早,我独自驾车从咸宁出发,到德安与王会长等会合。吃过中饭,四人寻亲团驾定钊弟的小车自德安启程,驱车7小时,晚上9点到达南京江宁区土桥镇新兴村,宗亲王昌军一家人饿着肚子等候我们,象迎接亲人一样给予了热情接待。一进门,简单寒暄后便上餐桌吃饭,满满一桌16个菜,由年迈的母亲亲自做的,还请了叔叔王雍顺及堂弟等来陪。饭后略作交流便准备休息,约定第二天上午详细交流讨论。

 

第二天上午,我们相互细看家谱,比对、讨论世系源流。我向宗亲们展示同治谱瓘文公以下世系,特别是君朋公至王寀公的世系,王寀四子:彦熙、彦修、彦融、彦重。新兴村王氏系彦修后裔,家谱所载甚确,然彦修以上世系谱中没有记载。看到同治谱后,找到了彦修以上的源流,他们非常高兴,交流甚欢。

 

中饭后,我们驱车奔赴金坛市。接待我们的是王玉忠宗亲,他从事美术教育培训,有艺术家的个性气质。他非常热情的带领我们在金坛老城区寻觅永仁巷,想找到王彦融府第,因年代久远,无有所获。晚餐非常丰盛,玉忠宗亲一大家人全到,氛围融洽,我们不觉融入其中,完全是一家人的感觉。席间,得知明日西塔山有宗亲聚会,讨论成立西塔山王氏宗亲会及修家谱、建祠堂等事宜,高兴之余,我总觉得好像是祖宗暗暗保佑,让我们一行有这样一个不约而来的大好联宗机会。

 

 

 

4日一早,我们一行自金坛市驱车来到西塔山唐安门,见到了族长、茅麓茶场老总王柳松宗亲。这里就是宋室南渡时,王韶孙彦融等从兄弟七人筑室定居之地,位于著名的茅山景区东麓,村庄西靠茅山,田园宽广,土地肥沃,视野开阔,在江南平原水乡之地,能找到这样一块有山有水的美丽土地安家落户,真是享祖宗之阴德,定子孙之大福!围绕村庄参观一番之后,我们来到茅山景区进午餐,就在这时,见到了网上认识并交流已久的老朋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锁芳教授,同宗共族,格外亲切,因为我们神交了几年了。

 

下午,在茅麓茶场会议室召开宗亲会,参会的除西塔山本地宗亲,还有来自金坛陶林王甲村王志远先生一行三人,南京江宁区的王昌军叔侄二人,镇江丹阳李巷宗亲十余人。我们一行四人有幸赶上这次难得的大聚会。会上,宗亲代表相继发言,表达对联宗睦族的拥护、对成立宗亲会的期盼、对续修家谱、重建祠堂的支持,气氛十分融洽。会后合影留念,与部分宗亲依依作别。

 

晚饭是村长王息保招待的,他和妻子都特别热情好客,王贤勇会长2012年到金坛,就是他接待的。饭后,再回茅麓茶场王柳松老总的书房、会客室,定钊弟抓紧拍西塔山新修的谱稿(快编好还没印的半成品),我与王贤勇会长等则专题讨论两地世系源流问题。在场人员有塔山重修家谱的谱局人员、南京江宁区王昌军宗亲一行以及锹溪总会一行等十余人。我着重向王柳松会长及塔山谱局人员介绍同治六年谱,从瓘文公至君朋公,又从君朋公至世规公,世规公“行廿八,赠太子太师、江国公。娶陈氏,赠江国夫人。生子四:振、韶、夏、韺。”兄振,授奉礼郎;弟夏,进士,历任江宁府法曹参军、大理寺丞、熙河路经略司机宜文字、三司勾当公事。王振“娶刘氏夫人,生子二:资、蕴。”王夏“特恩赐进士出身,……表授江陵府,卒于太平州。子二:宏、宰。”王韺“恩授承务郎,至朝奉郎,迁居孝感县。生子二:密、宥。”王韶公十三子,王寀公第十三,这些世系源流逐步一一展示。然后着重介绍王寀四子(彦熙、彦修、彦融、彦重)中第三子彦融以下世系。

 

彦融生四子:万全、万选、万贤、万枢。万全生四子:遇、通、迈、簘(加走之旁),以王遇为显,万枢生六子:适、逢、遂、逊、近、选,以王遂最显。再下一代,据刘宰《漫塘集》卷三十四《故吉州王使君夫人蔡氏行状》,有:文涣、文郁、文渊、文虎、文凤、文蟾等。此时,秘书长王义炳从另一策谱中找到了万全、万枢之下世系。即:万全长子王遇葬京口,生子三:文昌、文度、文古,宋末迁湖北大冶灵峰山庄;文昌子延年,延年生时崑,时崑生泰全。次子王通生三子:文举、文仲、文炳;文炳子世兴。三子王迈生三子:文诏、文瓘、文刚;文诏子世亨。四子王簘生子三:文显、文本、文演。

 

万枢次子王逢生一子文潜。三子王遂生子文詠。四子逊生子四:文子、文游、文雍、文瑞,文子生监,监生杰、埜、林;文游生锺、镣;文雍生铸、铃、钧;文瑞生钥、镇。五子近生一子文参,文参生钏。六子选生文都,文都生铣、铉。

王柳松会长及塔山谱局人员看后,感叹道:这部家谱所记载的真的很详细!王韶子孙定居金坛后,自王彦融以下,六代人都入了锹溪同治谱,其时至少是宋末元初了,这足可说明两地宗亲在宋末还一起修过宗谱,联系非常密切。

我与王柳松会长又讨论王韶父亲到底为谁的问题。金坛谱记载是王季,而锹溪同治六年谱及茅田谱等均为王世规。在家谱展示基础上,我继续展示南宋与王彦融同时代的作家王洋《东牟集》卷十四《右朝奉郎王公墓志》,墓志载:公讳彦隆(1078—1128),字仲礼,世为江州德安县敷里人。大王父世规,累赠太师;妣陈氏,赠江国太夫人。王父韶,故任观文殿学士、正义大夫,赠太师、燕国公,谥襄敏;妣杨氏,燕国夫人;刘氏,燕国太夫人。考某,故任大理评事,累赠朝请郎;妣李氏,赠宜人。公以季父厚任,补假承务郎,官七迁至朝奉郎,锡五品服。历任陈州湖城尉,汝州司刑曹掾,熙河兰会路安抚司干当公事,丁内艰,不赴。监无为军酒税,不厘务;河南府永宁县丞,移知河南县事。建炎二年七月以疾终,享年五十有一。”这篇墓志有两条信息特别重要:1.王韶家族是德安县敷里坂人;2.王韶的父亲是王世规。

 

在此基础上,我又展示《德安县志》附录有《宋神宗褒奖王韶的八道敕》中的两道:

敕:正议大夫、枢密副使、尚书礼部侍郎,加封太原郡开国侯王韶,曾祖师诚,璞玉韬光,良才避用,不著名于近,乃显效于远,既宏于前,当流浸于后。而庆之积,遗之子孙,为朕开拓边疆,招降戎狄,特加异礼,以旌殊勋,使天下知为善之祥,以昭尔后裔之庆,不在其身,必在其子孙也。特赠师诚金紫光禄大夫,特赠郑氏安康郡夫人。右熙宁八年四月初九日敕。

敕:蕴之久者发必大,孝之至者忠斯真。是子之贵,由乎亲之积善,亲之显,由乎子之立身也。观正议大夫、枢密副使、充观文殿学士、太师、特封太原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四百户实封四百户王韶,只事祖宗,多历年所,忠谟谠议,绩效勤诚。朕嗣以来,尤资辅赞,夙夜在念,图善始终。盖以韶家学渊源,庭训有素,渐染致然,使恩礼之数不隆,则不足以剧夫宠遇之异,且无以明其积善者报必腆也。韶祖令极,父世规,皆特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祖母□氏、母陈氏,并封嘉泰郡夫人,诸新妇、侄女各赐金冠霞帔一副。右熙宁八年四月初九日敕。

    这熙宁八年四月初九日,已任枢密副使的王韶加封太原郡开国侯、追封三代时宋神宗褒奖的敕文。据此敕文,知王韶曾祖王师诚,祖王令极,父王世规,非常明确无疑。

时间已是十点多钟了,我们一行在王玉忠宗亲的带领下,返回金坛市内,住进旅店。尽管很晚了,还是抓紧时间看王志远先生续修的王甲新谱,因为明天要离开金坛,没有时间看了。其实,颠簸了几天,明天可能就要打道回府了,我心里总觉得此行还有没如愿的,那就是没有看到民国或以前的金坛王氏家谱。

5日一早,我请会长联系丹阳东王村宗亲,通过王息保村长联系落实好了。我考虑良久,去了丹阳就不可能返回金坛,而金坛是王彦融昆季最初的落脚之地,即使推迟一天回家,也要至少看一套完整的金坛老谱。我建议,让玉忠宗亲带我们去拜访王志远先生,再由王志远先生带我们去岳阳村拜见王春照老人,应该可以看到早已闻名金坛岳阳谱。玉忠宗亲答应了,事情该好办了。我们驱车出金坛市,很快来到陶林王甲村,见到了王志远先生。这是一位有较深文化功底、又别有雅趣的民间文人,有简易书房,平时练书法、弹琴健身,屋后有一大片水塘,放鸭、养鸡,生机勃勃,看得出老人充满生活情趣,过得很充实。他送了一套新修的家谱给锹溪总会,又很乐意带我们去岳阳村,我内心特别高兴,也对老人十分敬佩!

 

约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岳阳村,车停在王春照老人家门口,老人正在门前做家务,看到熟悉的王志远先生,老人或有所明白,进屋略有寒暄,我们说明来意,进入正题,希望拜读家谱,老人很快上楼取来家谱。今天刚好老人的儿子也在家,否则家谱不让外人看的。祖宗保佑,一切顺利!


 

令人震撼的两扎家谱,每札十三册,尽管是民国戊辰年(1928)重修的,由于保存细致,看来还较新,没有任何破损。金坛岳阳村系处公之子春一公一支。元末自西塔山迁洮西乡岳阳村。这套《王氏宗谱》,有民国江苏省议员陈元序,锡类堂藏版,全套26册。前些年金坛市《金沙周刊》报道过的正是这一套。该谱版面高30.2厘米,宽39.4厘米四周双线边框,版框高25厘米,宽32厘米;左右双栏,半叶9行,行22字;版心上单鱼尾、黑口,上有谱名“王氏宗谱”, 下有堂号“锡类堂”,中间鱼尾下有卷次、篇类、页码。我称此谱为金坛岳阳谱。在取得同意后,我们拍照部分谱序和文录,由于时间甚紧,来不及拍照更多,也不可能仔细研读,略有些遗憾。

 

十一点多,与王志远先生、王玉忠宗亲握手依依告别,玉忠宗亲已是陪我们第三天了,他的真诚和热情令人感动,难以忘怀!

我们驱车前往丹阳司徒镇,吃过简易中饭,我们来到固村五星桥,等待东王村的宗亲,等了好久,不见来人。将近一个小时后,有一位老人自驾着三轮电动车来了,我们震惊了,这是一位年迈的老人,名叫王贤顺,现年83岁。可能年纪大了,腿脚不便,故以车代步。老人带我们来到村里,村庄较大,房屋排列整齐,干净整洁,还有不少有些年头的老房子,全村都姓王,这就是东王村。来到老人家里,我们讲明来意,提出查看老谱,老人便联系保存家谱的现年94岁的王鑫山老人家里,王鑫山老人吩咐现年67岁的儿子王云景取来家谱。

丹阳东王村系处弘公一支,元末自西塔山迁丹阳司徒镇东王村。东王村民国丁巳年(1917)《王氏宗谱》,由王起松续修,王朝昶作序,萃涣堂藏版。全套12册,原谱近年已托存于丹阳县档案馆收藏,村民使用的是A41:1复印件。该谱四周双线边框,版框高23.7厘米,宽32厘米;左右双栏,半叶10行,行22字;版心上单鱼尾、黑口,上有谱名“王氏宗谱”,下有堂号“世瑞堂”,中间鱼尾下有卷次、页码。我称此谱为丹阳东王谱。

 

会长王贤勇与几位老人交流世系源流与家谱事宜,我与定钊弟一起抓紧时间拍照谱序、世系表及文录等。已是下午四点多了,我们请出几位老人一起合影,此时又来了族中共同负责家谱等事的现年75岁的王裕庚老人。合影之后,我们与几位年迈、令人尊敬的老人一一握手告别,踏上返程的路途。

 

今天的收获最大,收到了王志远先生赠送的一套新修家谱,又亲眼看到了最有价值的金坛岳阳谱和丹阳东王谱。对我来说,如获至宝,十分兴奋。今天的走访,为我们此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不虚此行!

赶在天还没有黑,我们赶路返程。晚上九点多,我们疲惫的停宿合肥。第二天,继续行程。前几天天公作美,每天都是好天气,知道我们完成了走村串户的任务,今天则下起了雨,又是高速返程高峰,故前行速度较慢。中午十一点多,雨势渐大,艰难跋涉,快两点才到德安。等待已久的王先进、王义荣、王云生宗亲早已等候在门口,为我们接风洗尘。吃饭过程中,我们向总会汇报了此行全部情况,也乐观预见,将来两地宗亲一定会更加亲密,同修宗谱!

王可喜

20151018日于咸宁温泉

    

            

保存 | 打印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