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寻亲园地 » 正文
  • 关于召开第二届中华锹溪王氏联谊大会的通知
1
湖北省浠水县团陂王氏祖九龄考析

     九龄,作为团陂王氏始祖,历修宗谱有载,但尚未发现有其考析考证之类文章。有考史文章迭出,有利于促进家史研究,促进家族文化发展,促进宗亲追源溯本的兴趣,加深家族观念,提高家史价值。但考史只能作为探讨,没有真实史料佐证,不可妄断定位。九龄考析推出,不在于真实性是否存在,而是侧重于抛砖引玉,使有更多后裔投身家史探讨。
     一、 九龄生年考。谱载,九龄,字嵩卿,号最山,行千三,生于宋建炎年间,寿97岁。宋建炎即宋高宗赵构即位四年(公元1127—1130),具体指哪一年,无史料考证。从寿终97岁推理,其卒年应在公元1124—1128年间,即宋嘉定末年或宋宝庆三年间。生卒误差在四年,从历史学角度,这例时差是很正常的,属微差。
     二、 九龄迁蕲考。谱载,宋绍兴年间迁蕲。宋绍兴自1131—1162年,时跨31年,加建炎4年,共35年。考析迁蕲应在他28岁时。其根据是通过九龄第四子文兴公生年倒推。谱载,文兴公生于宋乾道乙酉(谱载己酉,无此年),即1165年,按旧时生育率间隔2年计算,文焕长子应生于1159年。自九龄在蕲落脚到盛氏纳赘,从相识到相亲3—4年时空,九龄可能在1155年即他28岁时迁蕲。
     三、 迁蕲背景考。谱载,九龄游学至蕲兰溪,古代游学有三种可能性,一则有一定学问,为其深造,以游学方式寻访名师;二则确有学问,外出讲学;三则时局或家庭背景不利,以游学形式寻求新的生存环境。从学历上看,九龄为邑庠生,有学问但不是很深;从背景看,当时正处宋辽对峙,况宋大势已去,生灵涂炭。个人认为后者可能性大。
     四、 九龄落籍考。浠水古称蕲水,地域广大,九龄为何落籍团陂(古称团溪)?谱载,九龄游学至蕲兰溪(距团陂70公里),夜梦,往北,见锅覆首者,便可落籍。他依梦而行至团陂北上两公里处,天下蒙蒙细雨,果见一人头顶铁锅,他应梦踞足。此处至今有锅顶山,落脚湾为印证。
     五、 九龄上源考。九龄上源历代宗谱有载,脉络清晰,九龄为太子晋七十五世孙,太子晋至二十九世离生二子,殷为三槐王氏系,次子咸承袭太原王氏系,六十三世翔迁婺源,六十八世元行迁乐平传贤村,七十三世袤迁流槎河,七十五世九龄迁蕲,说明九龄王氏为太原王氏一脉支流,正本清源,无含糊之嫌。
六、 九龄追封考。九龄落籍后设教为业,以文笔功厚应酬乡里,是一介平民。为何宋封兵马侯?原来其长子文焕为宋乡武魁,以军功抉封兵马侯。按古代朝规,本人受封,上追封三代,下袭三代。九龄为父,必当受其封。谱载,“元武魁”,“元”显然有误,应为“宋”。考析两点可以证明:
 1、谱载,九龄四子文兴生于宋乾道己酉年,文焕为长兄,怎么在“元”?
 2、乾道离元初年1279年相距114年,此时文焕已去世四五十年。另“宋乾道己酉年” 有误,宋乾道九年,初年为乙酉年,并无“己酉年”。 “元”与“己酉”是记错还是印错无法证实,应予纠正。
    七、 九龄葬地考。谱载,九龄殁后葬于华桂山下胡家冲飞凤形地,壬山丙向。
    中国人最讲究风水。生时建宅选地为第一重要,事关家兴业旺,平安吉祥。死后择地安葬,事关后代发丁发富发贵。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例外。九龄生前踞足团溪,择居落脚湾,应梦而定,上天授意。殁后葬飞凤形地,风水先生所选,是为人意。葬地为华桂山一支脉,傍巴水河之源流,其地宛如凤鸟腾飞之状,故曰飞凤形地。凤鸟乃鸟中之魁,视为吉祥。该地衔华桂山延绵支脉,为其筋骨,引巴水源远近流,为其幽灵,墓穴居凤脊,阴蕴阳刚,墓两翼舒展,凤欲飞乎,瑞气充盈,周无脏坟附葬,魑魅魍魉远离,清净无瑕,为一真地脉也。有诗云:独坐青松映月华,夜深松露湿袈裟,凝眸仰止三千界,地回天高总一家。而今九龄后裔十万之众,人才济济,有人把这一发迹与葬地联挂,认为,九龄葬其真地脉,灵气大验,方有后裔千万家。也有人认为“厚德载物”,九龄生前德馨泽远,必为发达。我则认为,天地人和,万物其昌。

                                    王如生
2014年孟夏

居英山县九龄公支下源流概况

    九龄公讳嵩卿号最山,佐才公之子,也以子贵诰封兵马侯,妣盛老太君诰封一品夫人。宋绍兴南渡公由江西饶州府鄱阳县荐潭村徙楚黄蕲水,设教太灵山之麓。盛氏知其贤而赘,焉生子四,长文焕、次文炳、三文灿、四文兴;焕、炳二公后裔大部分居团陂华桂山下,灿公后裔大部分居蕲水古河及罗邑匡家河付家畈。兴公后裔大部分居苕藤坳,而迁居英霍者则焕、灿、兴三公后裔也。
    文焕公十八世孙洪泰公,于雍正年间由蕲水竹瓦店迁英,十六世孙永成、永瑞二公于顺治年间由蕲水迁英,十七世孙国行、国叙二公讳啓行啓叙之孙,善人公讳有善于嘉庆六年由罗迁英,后裔散居东河万家冲、西河宋家沟、芦花尖、柿树坳等处传十二世,计现存生丁约六十一人。
   文灿公迁英后裔分两大房,即大邦、大享。
   大邦公十五世孙一振、一伦二公于雍正年间由蕲水竹山迁英;永凤、永福二公于康熙年间由蕲水亢家冲迁英;振、伦二公裔集居罗家墩,散居满溪坪及城内西门飞机场等地处。凤、福二公后裔集居西界岭、王家山、散居金寨边境及霍邑金家山彩霞岭等处。
    以上两支各传九世,共计生丁六十二人。大享公后裔千三、千八两公支下有迁英者(子)千三祖之曾孙均璋、均用、均材。(一)均璋公十四世孙安徵公于乾隆年间由蕲水迁英,后裔散居西河狮子坳、石头咀、烟包山等处,传七世计生丁约十人;(二)均用公十二世孙国禄、国春、国典三公于康熙年间由蕲水马家珑迁英;国宁公讳宁谱于康熙年间由大冶县迁英;国勋公于康熙年间由蕲水古河迁英;十三世孙坤泰公于乾隆年间由蘄水关口迁英,禄、春、典三公后裔集居东河、土门河、李家河、王家界,散居程家咀、汪家山;宁公裔集居东河徐家坳;勳公后裔集居飞机场及城内营坊口;坤、泰二公后裔集居西河大枫树。以上四分,合传十世,共计生丁九十余人。(三)均材公十二世孙国吉、国武二公,于雍正年间由罗邑鸭子畈迁英;十四世孙官人公讳官宜于乾隆年间由蕲州迁英;十七世孙天庭公于道光年间迁英;十二世孙国茂公于乾隆年间由武昌府兴国州大冶县顾县里八字团迁霍,十六世孙祈火公諱易火于乾隆年间由黄冈迁英;十三世孙礼泰公于乾隆年间迁英;十五世孙安春公于道光年间由罗邑迁英;十一世孙永庆公于康熙年间由古河迁英;十二世孙国熟公于乾隆年间由蕲水迁霍邑。国吉公后裔居东界岭天楼山、马家畈;国武公后裔居城内西门并飞机场、长冲、白石坳大河边及罗邑大河岸、鸭子畈等处。官人公后裔居胡家山天庭。国、茂二公后裔居霍邑马厂深沟铺。祈火公后裔居西河张家山、黄栗树。礼泰公后裔居西河陈家畈。安春公后裔居西河新屋咀闻家冲。永庆公后裔居西河双河口。国熟公后裔居霍邑宋家河。以上九分合传十世共计生丁六十余人。
    (1)千八公之孙季廿、秀廿一、秀十四、秀十七:

保存 | 打印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