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德安锹溪王氏世系源流考
王可喜
(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 咸宁,437100)
摘要:江西德安锹溪王氏系琅琊王氏王览第六子王琛后裔,自初盛唐之际迁入江西德安,繁衍生息,人口甚众,遍及江西、湖北、江苏、安徽、四川、陕西、甘肃数省。唐宋以来,一直有家谱传承,世系清晰。现据清同治六年(1867)由翰林院编修王凤池等所纂修的《王氏大成谱》及锹溪王氏茅田支民国辛巳年(1941)《茅田王氏宗谱》考知:迁入德安时间在唐朝,始祖为王偞之,定居锹溪开基祖为王瓘文。梳理了三个阶段世系,即:锹溪王氏王瓘文之前历代长江图,自王瓘文至十八君六代传承世系,自王君朋以下以王韶为中心的十一代世系。故而完善了琅琊王氏王琛后裔完整世系。
关键词:琅琊王氏;锹溪王氏;王瓘文;十八君;王韶;世系源流
江西德安锹溪王氏系琅琊王氏王览(206—278)第六子王琛后裔。《晋书》卷三十三《王览传》载:“览,字玄通。……览孝友恭恪,名亚于祥,及祥仕进,览亦应本郡之召,稍迁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五等建封即丘子,邑六百户。……咸宁四年卒,时年七十三,谥曰贞。有六子:裁、基、会、正、彦、琛。……琛字士玮,国子祭酒。…… 览后奕世多贤才,兴于江左矣。” 王琛二子:王棱、王侃。王侃后裔在唐朝迁入江西德安锹溪,繁衍生息,甚为壮观。
一、德安始迁祖为王偞之,锹溪开基祖为王瓘文
锹溪王氏现存有清同治六年(1867)由翰林院编修王凤池等所纂修的《王氏大成谱》(以下简称《锹溪同治谱》),共四卷,版面高36.5厘米,宽46厘米,四周双线边框,版框高30厘米,宽42厘米;左右双栏,半叶8行,行14字;版心单鱼尾、白口,上有谱名“王氏大成谱”,下有堂号“听笙堂”,鱼尾下有卷次、篇名、页码。卷首收录《锹溪老谱历代传次》、《乾隆戊申茅田订正谱系》、《槐泉编正历代传次》、《瓘文公支下总系》等。按,王凤池(1824—1898),字兆木,号丹臣、敬庵,兴国州(今湖北阳新)人。1859年,中举人。1865年中进士,殿试第十二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1871年授为翰林院编修,负责起草诰敕、纂修史书、侍讲经筵。历任南康、九江知府。他才思敏捷,又擅长书画,时誉“江南才子”,清末浅绛彩绘瓷画先驱之一,传世作品有光绪三年作《松风清籁图》山水瓷板,光绪二十二年作的《松鹤图》瓷板等。著有《福云堂诗稿》。
锹溪王氏茅田支今存有《茅田王氏宗谱》,重修于民国辛巳年(1941)。据该谱卷首目录,整谱有五十七卷,计九千八百九十页,规模宏大,笔者今所见仅为卷首一册。版面高36.5厘米,宽46厘米,四周双线边框,版框高30厘米,宽42厘米;左右双栏,半叶9行,行22字;版心单鱼尾、白口,上有谱名“琅琊王氏宗谱”,鱼尾下有篇名、重修时间及页码。该谱自宋淳熙戊戌年(1178)至民国辛巳年凡十三次续修,收录有历代续修的谱序(录、记),完整连续(除元代无序)。该谱宋淳熙戊戌年重修时收录有王彦融的《王氏总说》,还有《历代长江图》、王韶、王厚传以及唐宋两代帝王褒奖家族名流的诰敕、王韶所上谢表等,甚为珍贵。
王侃之后世系,锹溪王氏以上谱牒有详细记载,然互有出入。现据两谱,考录锹溪王氏世系源流如下。
《茅田王氏宗谱》之《历代长江图》载世系如下:
道行—→森—→彬—→昇—→昱—→颀—→错—→贲—→渝—→息—→恢—→元—→颐—→剪—→贲—→离—→元—→灏—→釴—→吉—→竣—→崇—→遵—→音—→融—→览—→琛—→侃—→偞之—→伟
此世系图王侃之前与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十四所考基本一致,且补充了省略的部分,故更完整。邓名世考云:
周灵王太子晋八世孙错,为魏将军;生贲,为中大夫;贲生渝,为上将军;渝生息,为司冦;息生恢,封伊阳君;生元,元生颐,皆以中大夫召不就;生翦,秦大将军;生贲,字典,武陵侯;贲生离,字明,武城侯,二子元、威。元避秦乱迁于琅琊,后徙临沂。四世孙吉,字子阳,汉谏议大夫,始家皋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生骏,字伟山,御史大夫,二子崇、游。崇字德礼,大司空,扶平侯;生遵,字伯业,后汉中大夫义乡侯,二子旹、音。音字少元,大将军掾,四子谊、叡、典、融。融字巨伟,二子祥、览。祥晋太保,睢陵元公;览字元通,晋光禄大夫,即丘正子。……览六子,裁、基、会、正、彦、琛。……琛字士玮,晋国子祭酒。……琛生稜、侃。
按,琅琊世系由于年代久远,至今有诸多互异,《茅田王氏宗谱》之《历代长江图》可备一说。其中,元至吉中间两代与后文《槐泉编正历代传次》所列锹溪唐初两代相同,必有误,据现通行琅琊王氏世系,当为“谆”、“渊”。又,自王琛至偞之,中间似缺数代。
由于史料有限,现先作如下推测,且世代之间的时间尽量放宽:若王览四十岁生第六子王琛,则王琛约生于246年,主要活动时间在西晋,其子王侃约生于280年,主要活动时间为两晋之际。《茅田王氏宗谱》又载王彦融《王氏总说》一篇,云:“侃卒,子偞之隐居德安昆仑山,是为上宅,距锹溪之北四五里许。世传云:王偞之初至,有子名伟,甚机敏,而上宅有姓向者,翁媪二人,惟生一女,见王氏子,求之为婿,住双坵坪。故上宅至今名向冲保,而王氏祭享祖先,则必请双坵土地焉。”若据此,可继续推测,王偞之为王侃子,则王偞之约生于东晋建立的317年前后,主要活动时间在东晋,王偞之之子王伟亦为东晋时人,活动于晋宋之际。《王氏总说》又云:“至大唐,则徙江州浔阳(原注:即今德安县)蒲塘场(原注:即今锹溪),在太平乡恭顺里中,恭顺正锹溪之里名也。锹溪主家讳瓘文者,生二子,长曰定,次曰海。”王瓘文为锹溪开基祖,其时在大唐,则王伟至王瓘文之间有南朝宋至唐近三百年世系的空缺,可见明显漏载,王彦融亦明确说“迄周隋,无所稽考”。可见,王偞之不可能为王侃之子,王偞之与王伟父子关系亦存疑问。
《锹溪同治谱》之《槐泉编正历代传次》似有完整补充。现录如下:
侃—→戬—→明德(宋)—→濬(齐)—→尹寿(梁)—→施仁(后周)—→政—→延治(随)—→灏(唐)—→釴—→伟—→偞之—→瓘文
按,王戬名下按云:“自侃至偞之,三百五十年有奇,宋、明谱仅三传,定然遗载。且明德公御史大夫、灏公刺史令,周代无此官,必宋齐梁魏后周人,故照老谱补十一世,年世亦相当。”看来,彦融所记,有关久远的历史部分,可能是以口授相传的,明显有误。同治谱并录三大世系,《锹溪老谱历代传次》、《乾隆戊申茅田订正谱系》保持原貌照录,而《槐泉编正历代传次》则明显在纠错,其补正了瓘文之前的十一代。其中关于王伟与王偞之亦有考辩,按云:“伟,一名少。宋、明谱载,伟为偞之之子,湖田谱载偞之之父。按,《宋封爵表》:晏之生裕文,肇之生镇文,耆之生韶文、宏文,则偞之生瓘文。世派符合而伟为父明矣。”故知:迁入德安时间在唐朝,始祖为王偞之,定居锹溪开基祖为王瓘文,这是明确无疑的。
综上所考,列锹溪王瓘文之前《历代长江图》如下:
晋—→道行—→森—→彬—→昇—→昱—→颀—→错—→贲—→渝—→息—→恢—→元—→颐—→剪—→贲—→离—→元—→谆—→渊—→吉—→竣—→崇—→遵—→音—→融—→览—→琛—→侃—→戬—→明德(宋)—→濬(齐)—→尹寿(梁)—→施仁(后周)—→政—→延治(隋)—→灏(唐)—→釴—→伟—→偞之—→瓘文
二、王瓘文至十八君世系考
下面据《始迁德安锹溪祖瓘文公派下世系》及相关史料,着重考证锹溪王氏自王瓘文至十八君六代传承世系。
王彦融《王氏总说》又载德安始祖王偞之、王瓘文以下发派及五代间“九分”之人迁徙情况,云:
锹溪主家讳瓘文者,生二子,长曰定,次曰海。定生三子,曰靖、曰显、曰晖;海生二子,曰明、曰昭。大中(原注:唐宣宗号)十二年,家指繁盛至一百二十余口,分为九分。靖生三子,长曰滨,居塘畔,谓之堂上;次曰复,居堂下,谓之西厅;季曰谊,居北冲,谓之中宅。显生二子,长曰诚,居桥东,谓之茶坊;次曰溶,居桥西,谓之墙下。晖生一子,曰哲,居中厅。昭生三子,长曰澄,居西宅;次曰密,居东厅之楼下;季曰燮,居北林,谓之磨坊。于是锹溪东西二岸及二冲等处,接栋连楹,无尺寸空址。近年塘畔诸处掘地而得大砖,有“咸通(原注:宣中[宗]子懿宗号)十四年”字,是其验也。五代间,僭乱迭兴,干戈不息,盗寇蜂起,乡里莫能安逸,吾族虽家势浩大,声誉四驰,盗寇不敢侵,九分之人亦不能无迁徙于四方者矣。今即其前后迁徙而言之,惟堂上楼下二分,寇退仍还锹溪旧宅;西宅一分则迁之宅西四十里许地,名黄土,渌水界;墙下一分则迁之宅东十里许地,名三万;磨坊一分则迁之宅北十里许地,名珠明村。此五分者,世之相传为最盛,地之相去亦不远焉。
又据《始迁德安锹溪祖瓘文公派下世系》,选录部分为官及外迁者简传如下:
王瓘文,“凌烟阁学士,迁工部尚书。子二:定、海。”
王定,“朝议大夫。子三:靖、显、晖。”
王复,“孝感县丞,娶袁氏,子一:衡。公徙兴国洴田,今名泉口畈。公、妣合葬猛虎跳涧。”
王谊,“徙居蕲州白沙河。”
王诚,“唐大中五年(851)登第,咸通(860—874)间为豫宁令,政宽平,得民心。解印日,留任者数百人,遂止。王方而家焉。生子三:怡、惇、恒。”
王怡,“光启元年(885)迁栗冈廉村。”
王恒,“迁枫林潘田马头坑。”
王密,“由楼下迁九江府。”
王君朋,“赠金紫光禄大夫。”
王君权,“字崇祖,唐昭宗天复间(901—904)进士,从常侍平乱有功,累官兵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知制诰。五季兵乱,以礼致仕,徙武宁安乐乡八都,因驴驻居焉。”
王君演,“第五郎,天祐间(904—907),加褒镇南将军观察先锋兵马使。葬曹家坑。”
王君浅,“第十郎,字禹源,镇南节度使,押衙常侍,御史大夫。公幼英敏,听览皆能默识。时惟戎绎骚,公偕伯仲,建明计略,陈之幕府,邦伯吴公奇之,一意委任,每奏殊捷。乾宁乙卯(895),闻于朝廷,玉音加劳,累迁枢要。光化庚申(900)卒,年三十八,惜哉!”据此,知其生于863年。
王君汴,“官镇南军节度使,左相检校常侍,御史大夫,加银青光禄大夫。”
王君湧,“十三郎,官兵马副使。”
综上考录,列《始迁德安锹溪祖瓘文公派下世系图》如下:
瓘文
|
||
|
定 海
|
|
|
|
靖 显 晖 明 昭
|
|
|
|
|
|
|
|
|
滨 复 谊 诚 溶 哲 外迁 澄 密 燮
|
|
|
|
|
|
|
|
|
|
|
|
|
|
平 振 俨 衡 外迁 怡 惇 恒 义 锐 庆 宝 外迁 坪 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君 外 外 君 君 外 君 外 君 君 君 君 君 君 君 君 君 君 君 君 君 君
御 迁 迁 湘 沅 迁 辅 迁 济 朋 明 权 显 津 泽 满 演 浅 汴 湧 源 涧
三、以王韶为中心的王君朋支下世系考
锹溪王氏,自晚唐起派于“君”字,唐编《锹溪老派四十字》为:
君承少师令,世知继仲宗。公汝延时泰,天元宇宙洪。宣和纯正直,福德永兴隆。文武全忠义,贤能定有功。
清同治六年,前翰林院编修王凤池续编《锹溪新派四十字》为:
瑞衍英华茂,祥开景象新。通经成玉海,列席聘儒珍。仪凤辉腾汉,芳芝秀遇春。伦常敦大本,俊彩耀星辰。
下面据《始迁德安锹溪祖瓘文公派下世系》、《君朋公支下世字总系》及《茅田王氏宗谱》之《特晋正议大夫充观文殿大学士襄敏公小传》(以下简称《小传》)等以及有关史料,考录王君朋支下世系。
王君朋:“生子四:承祚、承寿、承裔、承庆。”
王承祚,“封太子少保,工部尚书。葬泉坑。”
王承寿,王韶太祖“赠太子少傅,妣陈氏,封安乐郡夫人。生子二:振、昭。”
王少振,“赠楚国公。”
王少昭,王韶高祖,“元丰元年赠魏国公。生子一:诚。”
王师诚,王韶曾祖,“赠金紫光禄大夫。元丰初赠魏国公,政和时赠燕国公。娶谷埠郑氏,封安康郡夫人。生子一:极。” 按,师诚乃王韶曾祖。熙宁八年(1075)赠金紫光录大夫。《小传》载:“曾祖师诚,赠金紫光禄大夫。”
王令极,王韶祖父,“赠太子太师、江国公。妣陈氏,赠江国夫人。生子二:规、范。”
王世规,王韶父,“行廿八,赠太子太师、江国公。娶陈氏,赠江国夫人。生子四:振、韶、夏、韺。”《小传》载:“公讳韶,字子纯。祖令极,父世规。” “祖令极,受封同襄敏公官职;父世规,赠太子太师,江国公,母陈氏封江国夫人,先封嘉泰郡夫人。”
王韶兄振,授奉礼郎;弟夏,进士,历任江宁府法曹参军、大理寺丞、熙河路经略司机宜文字、三司勾当公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四十九:熙宁七年正月“甲辰(六日),将作监主簿、书写熙河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王夏为大理寺丞,赐绯章服。夏管押蕃部都首领辖乌察等及赍贺表至阙,上特引对,故有是命。” 卷二百五十:熙宁七年“二月己巳朔,知熙州、端明殿学士、兼龙图阁学士王韶为资政殿学士、兼制置泾原秦凤路军马粮草。……又赐韶崇仁坊第一区、银绢二千,授其兄振奉礼郎,弟大理寺丞夏三司勾当公事,令侍母于京师。”《君朋公支下世字总系》:王振“娶刘氏夫人,生子二:资、蕴。”王夏“特恩赐进士出身,……表授江陵府,卒于太平州。子二:宏、宰。”王韺“恩授承务郎,至朝奉郎,迁居孝感县。生子二:密、宥。”
王韶(1030-1081),字子纯,“纯”一作淳、醇,号敷阳子。卒谥襄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曾巩同榜进士。宋神宗熙宁年间经略熙河,主导熙河之役,拓边二千余里,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枢密副使,历知熙州、河州、洪州、鄂州,著有《敷阳集》、《熙河阵法》等。《宋史》卷三百二十八、《东都事略》卷八十二有传。王韶先娶杨氏,续娶刘氏,子十四,其名曰:廓、厚、谆、完、固、端、颛、孚、定、宁、確、寘、實、寀,其中“谆”、“宁”早亡,“颛”出继伯氏后,实有子十三人。《宋史》本传言“子十人”, 非。《小传》言:“子十三人。” 岳珂《桯史》卷一云:“神宗朝,王襄敏韶在京师会元夕张灯,金吾驰夜,家人皆步出,将帷观焉。幼子寀第十三,方能言,珠帽象服冯肩以从。” 亦云子十三。王韶玄孙王遂《送三八弟归九江》诗云:“燕公最繁盛,子孙十三支。默数半凋零,坐愈成伤悲。”此亦言“十三支”。按,燕公指王韶,政和四年追赠燕国公。以厚、端、寀最显。
王厚(1054—1106),字处道,有乃父之风,亦为北宋名将、功臣。元符元年(1098),王厚率师出塞,“七月,下邈川、降瞎征。九月,次青唐,……定湟、鄯。” 崇宁间,王厚再平湟、鄯叛乱,功勋卓著。王厚卒时,“徽宗抚膺叹息曰:‘何可少此节度使!’命太常寺集百官议谥曰‘庄略’以闻,徽宗改‘庄敏’,赠宁远军节度使。”《宋史》卷三百二十八卷末之论曰:“厚之降陇拶、瞎征,取湟、鄯、廓州,功足继韶。” 其生平事迹略见于《宋史》卷三百二十八《王厚传》、《东都事略》卷八十二《王厚传》、《京口耆旧传》卷六《王厚传》及家谱存《宁远军节度使庄敏公小传》等。初娶刘氏,次娶蹇氏,并封吴国夫人。生三子:(仲)宜(彦洗)、(仲)班(彦超)、(仲)说(彦博)。
王寀(1078-1118),字辅道,一字道辅,号南陔。徽宗崇宁二年(1103)登霍端友榜五名进士第。历官秘书省著作左郎、以直秘阁知汝州、守陕州、知襄州、任翰林学士、兵部侍郎。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三谓其“少豪迈,有父风”、“轻财喜士,宾客多归之”、“善议论,工词翰”。《宋史》卷三百二十八《王寀传》亦谓其“好学,工词章”。《宋史·艺文志》著录有王寀《南陔集》一卷,赵希弁《郡斋读书后志》卷二著录有王寀《岷山百境诗》二卷,两集均佚。今《全宋词》收其词十二首,《全宋诗》录其诗十六首。生子四:(彦)熙、(彦)修、(彦)融、(彦)重。
王廓字孚道,特恩赐进士出身,大理评事,官颍川通判。初娶陈氏,次娶李氏,生子一:(仲)念(彦置)。按,据下文所考,当有子彦隆。
王完字守道,授承务郎,累官龙图阁学士。生子一:(仲)道(彦深)。
王固字坚道,恩授承务郎,监润州税,卒于官。
王端字正道,初授承务郎,以兄庄敏遗表,迁承奉郎,累官中散大夫,后降集贤院修撰。卒赠显谟阁待制。生子七:(仲)平(彦憕)、(仲)诚(彦恂)、(仲)和(彦悰)、(仲)开(彦恢)、(仲)泰(彦烈)、恪(彦恪)、然(彦然,一名熊)。与兄王厚一起立功西北,“徽宗时为显谟阁待制”。
王孚字信道,初授承务郎,迁承奉郎,监合州税,累官朝议大夫、信安军通判。生子一:(彦)勋。
王定字道襄,初授承务郎,迁承奉郎,知富川(兴国军)郡事。娶郑氏,生子一:仲典(英甫)。
王確字振道,初授承务郎,迁承奉郎,监江宁军税事,卒于官,葬成启坟。
王寘字明道,恩授承务郎,累官朝议大夫。娶刘氏,再娶马氏、夏氏。殁葬冷水坑。
王實字克道,初授承务郎,迁承奉郎,累官朝议大夫,知婺州、郑州、凤阳军事,卒于润州,葬马脊山。生子四:(彦)高、(彦)齐、(彦)直、(彦)野。
孙仲字辈,二十三人(详上所列),以彦隆、彦博、彦融最显。
王彦隆(1078—1128),字仲礼,以季父厚任,补假承务郎,官七迁至朝奉郎,赐五品服,历任陈州湖城尉,汝州司刑曹掾,熙河兰会路安抚司干当公事,监无为军酒税,河南府永兴县丞,移知河南县事。事见王洋《右朝奉郎王公墓志铭》。有子万章、万夫、万裕。 按,据墓志,“考某故任大理评事,累赠朝请郎;妣李氏,赠宜人。公以季父厚任,补假承务郎。”又据前引《宋神宗褒奖王韶的八道敕》之四,只有王廓、王厚赠大理评事,王厚为其“季父”,同时母为李氏,则彦隆为王廓之子。又按,墓志云“有子万章、万夫、万裕”,《同治谱》卷首载却将三人列于王完之子仲道(彦深)之下,且多出一人万倾,不知孰是,疑家谱有误。
王仲念字彦置,生子五:万恭、万宽、万敏、(宗)九二、(宗)九五。
王仲宜字彦洗,以庄敏遗表授承奉郎,迁通直郎,提举两京宗室财用。娶唐氏,生子二:竦、璘。
王仲班字彦超,以庄敏遗表授承奉郎,累官朝议大夫,封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生子二:叡、积。
王仲说字彦博(?—1160),以遗表补承奉郎。《宋史·王阮传》谓“父彦傅靖康勤王,皆有功”。南渡后曾权临安府通判、提点江淮等路坑冶铸钱。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死后,彦傅因曾附秦桧而被除名勒停,送靖州编管。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九载,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二十三日,“右朝请郎江淮等路提点坑冶铸钱王彦傅、左奉议郎提举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杜师旦并放罢,日下押出门。秦桧既死,……殿中侍御史徐嚞言……王彦傅者,赃污淫滥,专事刻剥……。仍将敦儒、师旦、彦傅、仲邕等并行罢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0之四六》则载:绍兴二十六年(1156)“闰十月四日,左朝请郎王彦傅、右朝散郎郑柟特勒停,彦傅送靖州、柟送辰州编管。臣僚言,彦傅权临安府通判,往衢州体究赵令衿公事,招人告讦以兴大狱。” 绍兴三十年,彦傅死于靖州贬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七载:绍兴三十年十一月,“编管人、前右朝请郎王彦傅,死于靖州。”生子八:階、陟、阮、陵、陶、阳、隗、隰。
王仲道字彦深,生子四:万倾、万章、万夫、万裕。按,上文仲礼彦隆条已辩,应只有子一,即万倾。
王仲平字彦憕,授承奉郎。生子五:釡、谷、益、博文、组文。
王仲诚字彦恂,官奉议郎。生子一:郁文。
王仲和字彦悰,通直郎。生子一:焕文。
王仲开字彦恢,宣教郎。生子一:宾玉。
王仲泰字彦烈,居秀州,生子一:崇德。
王恪字彦恪,文林郎。生子二:祖庆、万钧。
王然字彦然,一名熊,生子四:万选、万金、万通、万和。
王仲典字英甫,官评事,娶吴氏,生子二:仁庆、仁宏。
王彦融(1108—?),字炎弼。《京口耆旧传》卷七本传载:“靖康改元,彦融时年十九,徒步走京师,上书讼冤,召对命官。” 按,讼乃父王寀被林灵素所陷而处死之冤,其生年亦据此考得。历任庐州录事参军、知平江府长州县、无为军通判、知郴州,绍兴三十年(1160)九月知楚州,加直敷文阁,累赠金紫光禄大夫。生子四:万全、万选、万贤、万枢。彦融始定居金坛(今属江苏)。刘宰《漫塘集》卷二十八《故知吉州王公(万枢)墓志铭》:“弟万宝场屋困踬,养生送死,悉仰于公。”据此,彦融当还有子万宝。
王彦举绍兴十二年(1142)进士。《至顺镇江志》卷十八“科举题名”载:“王彦举,金坛人,绍兴十二年登进士第。兄彦融见仕进类。” 据此为彦融之弟、王寀之子。 按,据家谱,彦举为王振之孙、王资之子,不知孰是,存疑待考。
曾孙宗字辈,四十二人(详上所列),以王阮、万全、万枢最显。
王阮(1140—1208),字南卿,一名元隆,号义丰,登隆兴元年(1163)进士第,诗文创作颇丰,有《义丰集》传世,官至抚州守。《宋史》卷三百九十五有传,参拙作《南宋诗人王阮生平事迹考》。生子二:汲、旦
王万全(1133-1213),字必胜,一字通一。以父任授扬州高邮尉,屡迁知会稽县,通判舒州,擢知辰州。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七本传。生子三:遇、通、迈。
王万枢(1143—1205),字赞元。以父任授昆山尉,移崇德丞,改秩知滁州来安县,迁知兴国军,秩满改知吉州。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七本传,亦见刘宰《故知吉州王公墓志铭》。生子六:适、逢、遂、逊、近、选。
王万恭子一:(公)百一;王万宽子二:(公)百四、(公)百五。
王竦字师立,子一:涧;王璘字德卿,子三:涣、淑、淡。
王(宗)叡字伯愚,官新化县丞,生子八:复、浍、澄、津、淡、淮、游、泳。王宗积,娶何氏,子二:公柯、公意。
王階字魏卿,子一:昱;王陟字商卿,子一:汝;王陶字晋卿,生子二:润、溪;王阳字元卿,生子一:炎;王隰字济卿,生子一:湟。
王万章累官文林郎,生子二:永功、永淳。王万裕生子一:污。
王釡字伯诚,登仕郎,生子一:满;王谷字伯盈,生子一:泓;王益字伯谦,通直郎,生子三:浩、潜、浴。
王郁文,迁抚州乐安县沔川里河源头,生子一:椿。
王崇德生子一:棣。
王万钧,迁松阳镇,生子三:应、淳、源。
王仁庆,派宗泰,娶成氏,生子四:庸、宜、綵、纬。公由举坑迁青阳,殁葬榧头园。王仁宏,派宗德,娶陈氏,生子四:安民、安仁、安礼、安时。公由举坑迁双迁茅田,殁葬西坑红花林,妣葬茅田。
玄孙公字辈,五十五人(详上所列),以遇、通、迈、逢、遂最显。
王遂有诗《送三八弟归九江》,知至少在三十八人以上。
王遇,字安世,绍熙四年(1193)登进士第;王逢庆元五年(1199)登进士第。王遇嘉定元年(1208)十二月以朝散郎知常州,三年(1210)六月除浙东提举。
王通,字文伯,累官知常州。《至顺镇江志》卷十九:王通“字文伯,京口人,万全仲子。以父任调衢州江山主薄,累官至常守,所至以公廉称。”
王迈,字英伯,又字浩翁,累迁至大理丞右曹郎,出知宁国府。《至顺镇江志》卷十九:王迈“字浩翁,万全季子。以父恩授建康椿积库,累迁至大理丞右曹郎,出知宁国府。家有祖业,尽分族人,至饭不足。”。
王遂(1182-1248)字去非,先字颖叔,号实斋。嘉泰二年(1202)进士。调富阳簿,知当涂、溧水、山阴县。绍定三年(1230),知邵武军,改知安丰军。迁国子主簿,累迁右正言。端平三年(1236),除户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出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历知庆元府、太平州、泉州、温州、隆兴府、平江府、宁国府、建宁府。复知隆兴兼江西安抚使。召赴阙,授权工部尚书。卒谥正肃,享年六十七。有《实斋文稿》,已佚。《京口耆旧传》卷七、《宋史》卷四百十五有传。今《全宋诗》辑其诗一卷,存诗九十首;《全宋文》辑其文三卷,存文四十一篇。
综上所考,参《始迁德安锹溪祖瓘文公派下世系》、《君朋公支下世字总系》及《茅田王氏宗谱》,列王韶上下十一代世系图如下:
(附另纸)
作者简介:
王可喜(1968—),男,湖北通山人。武汉大学文学博士,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词学、文献学。已在《文史》、《文学遗产》、《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